世界廣東同鄉總會-期刊文獻-世界廣東同鄉總會會刊-第六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會刊-孟子論仁與義
會員登錄
帳   號
密   碼
驗證碼
 
註冊
行事曆
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
領導獻詞
首頁期刊文獻
第六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會刊
分享到:
孟子論仁與義
作者:朱榮智

孟子論仁與義

宋程子曰:「孟子有功於聖門,不可勝言。仲尼只說一個仁字,孟子開口便說仁義。仲尼只說一個志,孟子便說許多養氣出來。只此二字,其功甚多。」文天祥(正氣歌序)也說:「孔 曰成仁,孟曰取義。」孟子承繼孔子的 思想而加以發揚光大,孔子只談仁, 孟子兼談義,有時仁義合論,有時仁 義分述,皆有勝境。大體而言,仁、 義二字,都屬德行的修養,從孟子性 善說的角度來看,「仁義禮智,非由外 鑠我也,我固有之也,弗思耳矣。」(《孟子.告子上》)「無側隱之心,非人也;無羞惡之心,非人也:無辭讓之心,非人也:無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
側隱之心,仁之端也:羞惡之心,義之端也;辭讓之心,禮之端也;是非 之心,智之端也。人之有是四端也, 猶其有四體也。」
所以,當告子主張:「性,猶杞柳 也;義,猶桮棬也。以人性為仁義, 猶以杞柳為桮棬。」(《孟子.告子上》) 認為人之為仁義,就像折屈杞柳,做 成桮棬等盛酒器皿,人性本無仁義, 必待矯揉而後成。孟子則批評說:「子 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?將戕賊 杞柳而後以為桮棬也?如將戕賊杞柳 而以為桮棬,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 與?」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桮棬,可是人 之為仁義,並非戕賊人性而成。人之所以不能行仁義, 就像牛山之木一樣。《孟子.告子上》:「牛山之木嘗美 矣,以其郊於大國也,斧斤伐之,可以為美乎?是其日夜之所息,雨露之 所潤,非無萌藥之生焉,牛羊又從而 牧之,是以若彼濯濯也。人見其濯濯 也,以為未嘗有材焉,此豈山之性也 哉?」牛山之木,曾經非常茂美,因為 天天被砍伐,所以變得童山濯濯,人 性本來都是善良的,因為受到後天不 好的環境的習染,所以會日趨墮落。 公都子問曰:「鈞是人也,或為大人, 或為小人,何也?」孟子曰:「從其大體 為大人,從其小體為小人。」(同上)人 之為善為惡,只在一念之間,一念為 善則為善人,一念為惡則為惡人。孟 子說:「君子所以異於人者,以其存心 也。君子以仁存心,以禮存心。」(《孟 子.離婁下》)就是這個道理。
《孟子.離婁下》:「孟子曰:人之 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,庶民去之,君 子存之。舜明於庶物,察於人倫。由 仁義行,非行仁義也。」強調舜的偉 大,「由仁義行,非行仁義也。」是順 著仁義之心而行,而不是為行仁義而 行仁義,不是因為仁義為美,才勉強 行之,而是自然而然,依乎仁義,行 乎仁義。孟子非常重視仁義的存心,「人有雞犬放,則知求之;有放心,而 不知求。」(〈告子上〉)「有無名之指,屈而不信,非疾痛害事也,如有能信之者,則不遠秦楚之路,為指之不若人也。指不若人,則知惡之;心不若人,則不知惡,此之謂不知類也。」
(同上)「拱把之桐梓,人苟欲生之,皆 知所以賽之者,至於身,而不知所以 養之者,豈愛身不若桐梓哉?弗思甚 也。」(同上)孟子曰 :「仁 ,人心也 ;義 ,人路也。」(同上)仁與義,似是而不同,仁 是存心,義是是非的判斷、行為的表 現。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賊仁者謂之 賊,賊義者謂之殘,殘賊之人,謂之 一夫。」朱熹《集注》:「賊,害也。 殘,傷也。害仁者,凶暴淫虐,滅絕 天 理 , 故 謂 之 賊 。 害 義 者 , 顛 倒 錯 亂,傷敗彝倫,故謂之殘。」賊仁者,
「凶暴淫虐,滅絕天理」;賊義者,「顛 倒錯亂,傷敗彝倫」。
孟子鼓勵時君施行仁政,「五畝之 宅,樹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; 雞豚狗彘之畜,無失其時,七十者可 以食肉矣;百畝之田,勿奪其時,數 口之家可以無飢矣;謹庠序之教,申 之 以 孝 悌 之 義 , 頒 白 者 不 負 戴 於 道 路 。 七 十 者 衣 帛 食 肉 , 黎 民 不 飢 不 寒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」(《孟 子.梁惠王上》)「今王發政施仁,使天 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,耕者皆欲耕 於王之野,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,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,天下之欲疾其君者,皆欲愬於王,其若是 , 孰能禦之。」(同上)
孔 子 曰 :「道 二 ,仁 與 不 仁 而 已 矣。」(〈離婁上〉)天子、諸侯、卿大 夫、士庶人,皆然。「天子不仁,不保 四海;諸侯不仁,不保社稷;卿大夫 不仁,不保宗廟;士庶人不仁,不保 四體。」(同上)「今惡死亡而樂不仁, 是猶惡醉而強酒。」(同上)「仁則榮, 不仁則辱。今惡辱而居不仁,是猶惡 濕而居下也。」(〈公孫丑上〉)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仁,人之安宅 也;義,人之正路也。礦安宅而弗居, 舍正路而不由,哀哉!」仁是人的善良存 心,義是人的正確作為。人生往往有 許多的困頓、 疑慮、誘惑 , 昧於迷障,難以取捨,如何才能有明確的分 辨、判斷,是要有大智慧。「居天下之廣居 , 立天下之正位 , 行天下之大道 。 得志與民由之,不得志獨行其道。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 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。」(〈滕文公 下〉)這是義的表現。孟子說:「夫天未 欲平治天下也,如欲平治天下,當今 之世,舍我其誰也。」(〈公孫丑上〉)孟 子如何有如此的擔當和志氣,那是因 為他善養「配義與道」的「浩然之氣」。
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淳于髡曰:男 女授受不親,禮與?孟子曰:禮也。
曰 :嫂 溺 則 援 之 以 手 乎 ?曰 :嫂 溺 不援 , 是 豺 狼 也 。 男 女 授 受 不 親 , 禮 也;嫂溺援之以手者,權也。」男女授 受不親,嫂溺而不援之以手,則是豺 狼也。所以,「大人者,言不必信,行 不必果,惟義所在。」(〈離婁上〉)齊王 餽兼金一百而孟子不受,宋王餽七十 鎰、薛君饋金五十鎰,而孟子受,弟 子陳臻以為「前日之不受是,則今日之 受非也,今日之受是,則前日之不受 非也。夫子必居一於此矣。」.(〈公孫 丑上〉)孟子曰「皆是也。」因為孟子在 宋國有遠行,餽贐之禮應受;在薛有戒 心,為兵饋之,可受;至於齊國,「無 處而饋之,是貨之也,焉有君子而可 以貨取乎?」故不受。可見不是受與不受 的問題,而是應受、不應受的問題。
《孟 子 ,公 孫 丑 上 》:「不 仁 、不 智、無禮、無義,人役也。」做不到 仁 、 義 、 禮 、 智 的 人 , 只 能 當 人 僕 役,也不能當家做主,做自己生命的 主人,所以孟子特別重視這些德行的修養。
(本文作者為元培科技大學:通識 中心國文組教授)

訂閱電子報
網站名稱:世界廣東同鄉總會,網址: https://wktca.ezsino.org/
會址:100台北市寧波東街一號三樓,電話:+886 2 2341-0090   
      
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,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,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。
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©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., Ltd All Rights Reserved.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Tel: +886-2-26648311  E-mail:freeinterchange@gmail.com;ezchange@hotmail.com;ez.change@msa.hinet.net;